《超凡入聖 關雲長》
作者簡介:
盧維幹,華人廟宇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系畢業,現為香港執業律師。
插畫師簡介:
李志清,香港藝術家,擅長繪畫漫畫、插畫及水墨畫。曾獲日本首屆「國際漫畫賞」。漫畫作品有《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孔子論語》、《孫子兵法》、《三國志》等。
_______________
目錄
序
一、關羽其人其事
二、關羽的忠義表現
三、成就關羽忠義形象的三個人
四、關帝信仰盛行千年
五、身兼多職的關帝
附錄:深水埗關帝廟華人廟宇委員會簡介序
關羽(字雲長)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由於在明萬曆神宗時,被冊封為關聖帝君,故在民間常被稱為關帝,相信在中國無人不識,在農村及城市的任何角落,均會見到祂的神像或供奉祂的廟宇。有關祂的經書、善書、小說、戲劇,或是專門研究祂的專書等,林林總總,多不勝數。然而,這些每每都是專注於關帝的某一個範疇,除了對關帝極有興趣,或需要做學術研究的人外,普羅大眾是少有渠道去全面性地了解關羽這個歷史人物,遑論這個人物為何今天在全國受到供奉的原因和信仰的發展過程。
在2010年10月,華人廟宇委員會舉辦了相信是開埠以來最大型的關帝慶典活動,希望藉著這個機會將關帝系統地作出介紹。委員會考慮到長篇大論並不吸引普羅大眾,而且籌備需時,至於單張形式又似乎過於簡化,最後委員會認為以兩種形式出版:一是以書本的形式,將關羽其人其事,在民間信仰的發展過程,及清代著名善書《關帝聖君覺世經》作出介紹,全書共約數萬字;二是將前者有關歷史和信仰部份在精簡後,以書畫冊形式在慶典當日派發。雖然兩者內容略有差異,但目的均是向普羅大眾推廣傳統文化。
經過半年籌備,本書畫冊終可面世。書畫冊內文章均以提綱挈領的形式寫成,加上淺白易懂的文字及生動的插圖,皆可提升讀者閱讀的興趣。
至於書畫冊內關羽其人其事各方面是否全部屬實,有鑑於《三國演義》多世紀以來在民間造成的影響,而本書畫冊旨在介紹關羽為人所共知的故事,並非作學術研究,故對內容的真實性,將不作界定或評論。最後,為尊重關帝,本書畫冊在故事部份會採用關帝生前的名字──關羽,信仰部份則一律稱為關帝。
本書畫冊出版後已上載到委員會網站,以供網民隨時瀏覽,網址為www.ctc.org.hk。讀者閱後如有任何意見,可以電郵至enquiry@ctc.org.hk,以作為本書畫冊日後作修正參考之用。以上的嘗試,相信更有利於推廣關帝信仰以及其他傳統文化。
華人廟宇委員會
關羽
一、關羽其人其事
關羽,字雲長,生於河東解縣,即今山西省運城縣解州鎮之常平村,從小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東漢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關羽殺了當地惡霸,被迫離鄉流離在外。五年後,在涿縣偶遇張飛,兩人比武,技藝相當,恰又遇到劉備,三人言談投契,遂相約在張飛屋後的桃園,結為異姓兄弟。
桃園結義
在結拜的誓言中,三人發誓「不求同年同月生,但願同年同月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桃園三結義」,時為公元189年。三人中劉備年紀最長,故為大哥,關羽次之,為二哥,日後人稱「關二哥」,張飛最年輕,為三弟。此時關羽約二十七歲。之後三十一年間,關羽輔助劉備重興漢室,屢建戰功,聲名威震華夏。
劉關張結義後,糾集了一批地方武裝力量,參加鎮壓當時由起義農民組成的黃巾軍,其性質類似現今的地方民兵,是當時實力最弱的軍閥。由於劉備是漢景帝子即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人,故名義上可堂堂正正打着扶持漢室的旗號。事實上,中山靖王共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皇室中生子最多的人,但三百多年後到了劉備這一代,這皇室支系的後人已經敗落衰頹,甚至已到了替人織蓆賣鞋為生的地步,根本無資格與當時盤據各州的大軍閥相比,劉備亦常被敵人譏諷為「賣屐小子」。
劉備建軍初期,限於實力,又沒有根據地,只能投靠別人,曾先後聽命於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等大軍閥,為他人作馬前卒,始終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控制的只不過是徐州一兩個城池。這段時期,他們屢戰屢敗,顛沛流離,毫無戰功可言,且立場常變,與各軍閥時友時敵。
溫酒斬華雄
關羽在劉備建軍初期已顯出他的勇猛不凡。公元191年,曹操召集十八路諸侯的軍隊討伐董卓,眾諸侯並推舉實力最强的袁紹為盟主,雙方對戰於汜水關。當年的關羽僅是劉備手下的馬弓手,董卓部將華雄連斬數將後,關羽請纓出戰,曹操敬酒以示鼓勵。關羽先不飲酒,隨即走出營帳,提刀飛身上馬,瞬間便提着華雄的頭擲於地上,而杯中的酒尚溫,這便是「溫酒斬華雄」的故事,當時關羽二十九歲。
往後幾年,各路軍閥征戰不休,最後只剩下曹操與袁紹的勢力為最大,雙方決戰迫在眉睫。曹操與袁紹決戰前,曾與劉備交好,曹操對劉備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袁紹算不了甚麼!」這時兩人關係可以稱得上十分密切,出則同車,坐則同席。後來劉備與曹操鬧翻,離開後再取徐州。
夜讀春秋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年初,曹操挾漢朝天子之名,分兵五路進攻徐州,劉備戰敗,與張飛失散,關羽被困下邳(音彼)。曹操屬下大將張遼向關羽勸降,關羽同意,但提出三個條件:一為不投降於曹操,只降漢室;二為給予劉備兩位夫人俸祿贍養;最後,若得知劉備去向,當可即時辭官追隨劉備。曹操一一應允,封他為偏將軍外,並賜予厚禮俸祿。但關羽對曹操的金錢、美女和善待毫不動心,唯獨是曹操所贈的赤兔馬,關羽卻欣然接受,原因是此馬能日行千里,若知劉備所在,便可策騎上路。曹操知悉,雖然心有不滿,但對關羽的忠心耿耿不得不服。
關羽投降後,於驛站休息時,曹操想打亂關羽君臣之禮,刻意安排關羽與義嫂共處一室,並減少供應蠟燭。但關羽持燭於室外,夜讀《春秋》,通宵達旦毫無倦容,謹守禮節。
曹操亦早已察覺關羽無意久留,便命大將張遼探問。關羽對張遼說:「我知道曹公待我很好,但我受了劉皇叔的厚恩,誓死相隨,不可背棄。我最終都不會留於此地,但日後有機會,必定報答曹公。」
同年,袁紹率領十萬大軍攻打曹操,袁軍大將顏良渡過黃河進攻白馬。曹操見形勢危急,遂命令張遼及關羽為先鋒抵擋袁軍,關羽不負曹操所托,在萬軍中「斬顏良,誅文醜」,二者均為袁紹軍中主將。
千里送嫂
隨後,關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軍中,便向曹操辭行。由於曹操避而不見,關羽迫不得已,將曹操所饋贈之金銀布帛等全部留下,分毫不帶,還附上一本帳冊,依照「原、收、出、存」四項原則,把帳目記載得清清楚楚,轉交曹操,這就是「封金掛印」的故事。關羽又寫信一封向曹操辭謝,隨即率領舊日部眾,「千里送嫂」前往河北找尋義兄,過程中「過五關、斬六將」,最後與劉備和張飛在古城會合。
同年夏天,袁紹以十比一的兵力優勢,仍然被曹操打敗,史稱「官渡之戰」。之後幾年征戰,曹操已成功吞併袁紹全部版圖及幽州,北方基本上已統一,曹操成為全國最大的割據者;加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借漢朝皇帝的名義號令其他軍閥,政治上更取得明顯的優勢。
相反,劉備在袁紹戰敗後,已再無立足之地,只得投靠荊州的劉表,帶領着自己的小部隊在新野駐紮。公元207年,經徐庶推薦,劉備「三顧草廬」拜訪諸葛亮,談話中,諸葛亮詳細分析當前群雄割據的形勢,提出天下三分的「隆中對策」,使劉備欽佩不已。
公元208年,曹操大軍南征荊州,適逢荊州軍閥劉表病逝,繼任的兒子劉琮向曹操投降,但投降前並無通知劉備。不願投降的劉備,兵少勢孤,只好倉促後撤,在一敗再敗的情況下,退到夏口,曹操得以順利接管荊州。
華容道義釋曹操
曹操滿以為就此可以統一南北,怎料在赤壁一戰中,曹操被劉備和孫權的聯軍打敗,狼狽地向中原撤退。諸葛亮派關羽往華容道埋伏,一如預計,曹操戰敗後和剩下來的數十隨從途經此地。曹操懇求關羽念及昔日相待之情,結果關羽不顧違抗軍令狀,在「華容道義釋曹操」,等同放虎歸山,形成日後三國鼎立之勢,這年關羽四十六歲。
赤壁之戰中孫劉聯盟,其實是被曹操大軍南征所迫成,雙方根本缺乏長遠合作基礎,且各有想法。赤壁之戰後,劉備抓緊時機向南發展,取得荊州南部的武陵、長沙、桂陽和零陵四郡,在公元211年再取得益州。
由於孫權曾借出江陵助劉備取得益州,因而要求劉備交出荊州作為借出代價,昔日盟友因利益分配問題談不攏,大戰一觸即發。結果東吳的魯肅設宴,邀請關羽過江到陸口寨談判,關羽只攜周倉一人「單刀赴會」,即使對方埋下伏兵,關羽仍能安然而退。
水淹七軍
孫劉和談,最後各分荊州三郡,這使劉備可以騰出軍力與曹軍糾纒,繼而在公元218年佔領漢中,此時劉關張集團勢力達到頂峰。
為與曹操爭奪漢中,劉備已調動所有主力部隊。關羽留守荊州的兵力只不過是偏師,實在不足以同時威懾東吳和曹操的聯軍。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關羽進攻樊城,曹操派龐德、于禁帶領七支精銳部隊營救,結果關羽利用地形掘江放水打敗曹軍,這就是小說中著名的「水淹七軍」。絕了樊城的外援後,關羽下一步便是向樊城大舉進攻。此時關羽英名威震華夏,曹操甚至考慮過要遷離許昌以避開來勢洶洶的關羽。
刮骨療毒
在樊城攻防戰中,關羽中了毒箭,幸得名醫華陀相助,為關羽割開皮肉,用刀刮骨,窸窸作響,在旁眾人為之膽寒,關羽卻在喝酒、下棋,完全沒有痛苦的表情樣子,此為「刮骨療毒」的故事。
從容就義
公元220年,曹操派大將徐晃增援樊城,東吳呂蒙則配合偷襲江陵。關羽在腹背受敵下,全軍覆沒。關羽被擒後,孫權同樣願意給予優厚的條件誘降,但關羽毫不考慮便予以拒絕,寧願被處死,最後於當陽從就義。關羽死時五十八歲,剛好是桃園結義三十一年後的事。
四十一年後,蜀後主(即劉備之子)景耀三年,即公元260年,追封關羽為「壯繆侯」。
二、關羽的忠義表現
關羽能文能武、道德高尚,但令關羽獲得後世景仰、萬世流芳的原因,主要是他的「忠義」,和隨着忠義相生的正氣。關羽的忠義,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堅守承諾,從一而終
在劉關張結義後到赤壁之戰前十九年,劉備的處境並不好過,寄人籬下,屢敗屢戰,關羽十餘年甲不離身,夜不安睡,長年隨劉備東征西戰。但關羽對劉備忠心耿耿,一生都遵守結拜時的誓言,不因困境而變遷,不因名利而搖擺。儘管當時實力比劉備強得多的曹操以厚禮相待,關羽投降時亦不諱言會尋找兄長,且坐言起行,當知道劉備下落時便即時離開許昌與劉備會合。
在三國時代,軍閥之間互相征伐是常事,不過,兩軍交戰,一決生死外,還可以選擇投降。當時,掌權的軍閥全是漢人,戰爭不涉及民族存亡,純粹是軍閥之間的利益爭奪,投降等如是換了頂頭老闆,與現今職員轉工的心態差不了多少。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當時投降曹操,等如是歸順政府,對敵對的將士謀臣來說,除了保存性命外,更可得到封爵賜號,續享榮華富貴,在人情和道義上並無不妥。事實上,曹操亦能善待歸順者,他很多得力的部下都是來自敵對陣營。但關羽不受這大潮流影響,堅守個人原則,不因利誘而賣主求榮,在當時來說,確是十分難得。
謹守禮節,明乎尊卑
忠義講求上下尊卑,尤其是君臣之間,臣下絕不能恃寵生驕,在言行上肆無忌憚,關羽便深明此道。每當與劉備面對外人時,關羽必站立在旁以顯君臣之道,即使面對劉備的夫人,關羽在禮節上亦不敢有絲毫大意,以免招來閒言蜚語。
關羽向曹操投降後,即使曹操刻意安排把關羽與義嫂共處一室,以圖亂其君臣之禮,但關羽持燭於室外,夜讀《春秋》,以避瓜田李下之嫌。到許昌後,關羽將曹操所贈美女全部送予服侍義嫂,且三日一次於門外行禮問安,這些都顯示出關羽嚴守倫理的尺度。
坦誠相對,無需諱言
關羽面對敵人時絕不畏縮,拒降後敢對孫權痛罵,盡顯為人光明磊落的一面,連敵人都不能不折服。試舉另一例子:關羽投降後去到許昌,一日,曹操見關羽的戰袍已舊,便為其度身造了新的戰袍相贈,關羽穿上新戰袍後仍用舊袍罩上。曹操以為關羽出於節儉,關羽則毫不諱言是不敢以丞相所贈之新袍而忘記兄長所賜之舊袍,曹操不禁嘆為義士。
從敵人對關羽死後的處理方式,便可見証歷史對他一生忠義的評價。三國期間處理俘虜最常見的方式是斬首後棄屍於野。關羽死後,孫權將其首級獻給曹操,目的是有意嫁禍。曹操收到後洞悉孫權的意圖,故另刻沉香木作為關羽身軀厚葬於洛陽,數日後曹操亦因病逝世;最後孫權亦以厚禮將關羽的身體葬於當陽。兩者作為三國時期中兩大集團的最高領導,均以厚禮對待敵人關羽的遺體,可見兩人對他畢生忠義的尊重。
不怕犧牲,從容就義
赤壁之戰後,曹操大敗,被關羽攔阻於華容道。關羽為報答曹操昔日知遇之恩而放過曹操,在當時來說,這是違抗軍令,罪該殺頭,但為昔日情義,關羽已將個人生死置諸度外。
關羽被擒後,孫權亦曾嘗試以利誘降,但關羽即時斷言拒絕。關羽以前亦曾向曹操投降,但兩者情況不同。投降曹操,是為了保護劉備兩位夫人的安全,是出於對劉備盡忠的考慮,且當日是降漢不降曹;向孫權投降,則牽涉個人氣節,關羽寧願被處死也不願投降,最終從容就義。
結論
關羽以忠義萬古流芳,但在正史裏,他並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陳壽的《三國志》曾批評他為「剛而自矜」、「以短取敗」,事實上,關羽剛烈的個性確為他帶來不少麻煩,甚至成為他兵敗被殺的主因。
然而,中國人從來都是敬仰那些忠貞信義,不為一己之私而為國為君作出犧牲的人。關羽不完美的性格,正好為世人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好例子,就是忠義是個人的價值取向,不是聖人才可成就忠義;只要有信念,任何人皆可做到。關羽的一生,清晰地為後世提供了忠義的基本準則,成為後世忠義的典範,凡人的缺點無損歷史對關羽的尊敬。
忠義英魂,千古同欽!
三、成就關羽忠義形象的三個人
忠義必須要有對象,而成就一個人的終生忠義,更非有敵人不行!劉備是關羽的結拜兄弟,是關羽畢生的貞忠對象,但關羽忠義精神得以流傳後世,還需得助於兩個人,一個是曹操,另一個是孫權。即是說,魏蜀吳三國的最高領導人,都與關羽的忠義拉上了關係。
劉備
關羽與劉備結拜為異性兄弟時約為二十七歲,之前關羽已娶妻生子,且因殺了當地惡霸而流浪五年,可見關羽在結拜時心智已十分成熟,絕非一時衝動或是年幼無知之舉。結拜之後,關係更維持達三十一年之久,其間經歷無數考驗,但始終沒有影響關羽對劉備的忠誠。
嚴格來說,關羽與劉備的關係,除了是結拜兄弟,有着江湖社會的道義外,亦存着封建王朝的上下尊卑,可謂同時體驗了人間真情與官場殘酷。結局是關羽因忠於結義之情而死,而劉備為結拜兄弟復仇,興兵伐吳而導致兵敗身亡,甚至連張飛亦是因討吳時被部下所殺。可以說,劉關張三人間接或直接都因履行三十多年前的結拜誓言而死,同以悲劇收場,這形成後人論及結拜之交,都以劉關張為典範。
曹操
關羽與曹操的關係頗為複雜,雙方認識近三十年,初友後敵,其間共有三次因曹操而突顯出關羽的忠義。
第一次考驗,發生在關羽兵敗向曹操投降後到白馬之戰前為止,為時只有短短的兩個月。這段期間曹操對關羽欣賞有加,並經常以厚禮籠絡,但關羽以種種行動証明自己不會因利益而忘卻與劉備結拜之情,表現了關羽對劉備的「忠」。
第二次考驗中,關羽為報曹操知遇之恩,在白馬戰場上斬顏良,誅文醜。雖然關羽最終離開曹營,但離去前仍冒死在戰場上殺敵作為對曹操的回報,關羽表現了對曹操的「義」。
第三次考驗在赤壁之戰後,關羽在華容道上義釋曹操,証明關羽對曹操往日恩情仍感恩在懷,願以死相報,再一次表現了關羽的「義」。
可以說,若關羽一生沒有曹操的出現,其忠義行為始終無從突顯,是曹操多次成就了關羽的忠義行為。
孫權
最終能夠成就關羽畢生忠義的人,是東吳的最高領導人:孫權。
關羽敗走麥城後,孫權利誘關羽投降。關羽若投降,一生英名將盡付流水;即使關羽拒降,而孫權是用其他方式處置關羽,如將他絲毫無損送回蜀漢,或關進東吳牢中不聞不問,關羽日後面對劉備,也會無地自容。成就關羽畢生忠義的關鍵,在於他拒降後被孫權處死。拒降確認了關羽的忠義心,被處死則為關羽忠義加上了完美的感歎號,兩者同樣重要。
孫權將關羽推出斬首之時,那會想到日後關羽延續千年的忠義形象,竟然是由他來玉成!
四、關帝信仰盛行千年
在中國歷史上,著名人物死後被奉為神並非少見,但能在全國盛行千年以上,影響之深,廟宇之多,信徒之眾,都難與關帝相比。現今關帝信仰能遍及全國,綜合來說是有以下六大成因:
忠義心舉世無匹
儘管史上與關帝同樣勇猛和具謀略的將士不知凡幾,但唯獨忠義的情操以關帝最為特出。關帝所具備忠孝節義,是中國歷朝統治者、士大夫,甚至普羅大眾都推崇。
凝聚群體的力量
社會各階層及不同群體均可從關帝信仰中取得所需的精神寄托,其忠於上又義於友的精神可凝聚內部,促進團結及互信。
統治者封爵賜號
關帝的忠義歷來都得到統治者的重視,自三國以來,歷朝都有帝王為關帝御旨加封。大體上說,朝代越後重視程度越高,尤以明清為最。每次晉封,並不是欽定賜號那麼簡單,而是有隆重的冊封儀式舉行,之後個別的關廟待遇便會相應提高,包括廟宇規格、廟產規模及住廟人數等。在統治者積極的推廣下,地方自然爭相仿效建廟,最終做成關廟遍佈全國的現象。
儒釋道一致推崇
關帝的人品及行為符合儒家忠孝仁義的道德規範,歷來均受儒教推崇,尊稱關帝為「文衡聖帝」,被奉為文人士子的守護神。至於道教,傳統上關帝廟一直由道士掌管,關帝被稱為「伏魔大帝」、「蕩魔真君」、「協天大帝」、「四大元帥」之一,屬道教神系的高層次。佛教亦把關帝視為護法神之一,尊稱為「伽藍」,後又升為「護國明王佛」。關帝能同時得到三教的一致推崇及供奉為主要神祇,歷史上是絕無僅有!
小說和戲曲影響
宋元之際,是關羽歷史地位的轉捩點,主要是有關三國的文學、詩賦、傳說、戲曲已開始在民間大量流傳,為明代成書的《三國演義》提供了素材基礎。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作者羅貫中將當時流傳的三國素材及陳壽的《三國志》集其大成而寫成。該書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加上印刷術的進步,因而大受歡迎,關羽在書中的忠義形象更因此深入民間。
此外,戲曲在元朝空前發達,演戲成為民間傳統的重要活動。由於三國故事是戲曲的好題材,為了吸引觀眾,編撰者一般都會刻意塑造關羽忠義的形象,例如加上特殊的對白、唱腔和化妝效果等,使關帝充滿正氣,造就了「關帝戲」的形成,除使關帝名氣得以遠播外,更有助關帝神格的提升。
清代善書的流通
所謂善書,是指用因果報應勸人為善的教化書籍,印送善書更被認為是很大的功德,在清代廣為流行。眾多關帝的善書中,以《關聖帝君覺世經》和《關聖帝君明聖經》為最流行。關帝信仰能夠在清代深入民心,與關帝多種善書的大量刊印和流通有密切關係。
五、身兼多職的關帝
在史書中,關帝是三國歷史中一員猛將,是後世軍人崇拜的「萬人敵」。但經過千年以上的演變後,信仰關帝的重點已不再侷限於勇武和忠義方面,在世人心中,關帝已成為一個身兼多職的神祇;除了是戰神,亦是驅邪神、保護神、武財神和行業神等。
戰神
關帝一生以忠義、勇猛和武藝高強著稱,由於能武善戰,常勝不敗,故被後世軍人視為戰神,有些地方的關帝廟,因此被稱為武帝廟。
驅邪神
關帝的忠義正氣,任何妖魔鬼怪都要迴避三分,故在千年以前,民間已有把關帝畫像製成門神貼於門外或家中的習俗,目的是除凶化煞,保家平安。根據坊間流傳,關帝更是驅邪的大神,每逢戲班落鄉演戲前,往往都要舉行掃台儀式,此時便有演員扮演關帝出場驅邪趕鬼。
保護神
在民間,人們遇到有事情不能解決,便祈求關帝,內容包羅萬有,例如保城護民、治病賜方、求雨抗旱等。由於關帝負責興雲佈雨,特別為農民所信奉,以祈求風調雨順。
武財神
關帝成為武財神是有幾個原因:其一、據說關帝年輕時是以販賣布匹為生,善於理財及記賬。關帝離開曹營時,封金掛印之餘更留下條理分明的賬目,錢銀轇轕絕不含糊;其二、關帝生前所用的青龍偃月刀十分鋒「利」,與生意上的「利」字同音,供奉關帝便寓意營商獲利;其三、商人做買賣或合伙做生意,最重要是對方講信用和義氣,而關帝則兩者兼備。
行業神
中國多個行業均有其行業中人所供奉的神靈,一般供奉的,除了是與行業創始神話有關的神靈外,如建築界的魯班,亦有可能是財富的創造或保護神。現今中國大部份行業,如理髮店、肉店、酒店等,都是供奉關帝為行業神。
從上述關帝幾個職能來看,其實均與忠義或其衍生的正氣有關。可以說,忠義始終是關帝信仰的終極核心,沒有忠義,就沒有關帝信仰。
附錄 :深水埗關帝廟
深水埗關帝廟為九龍區內唯一主奉關帝的廟宇,始建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之前,當年由深水埗坊眾、各區善信和駐大鵬協鎮之清朝官員捐款興建,原稱協天宮,後改為武帝廟,廟內同時供奉觀音和包公。立廟初期由建廟人士管理廟務,直至1931年由華人廟宇委員會接管。
廟內有鑄於光緒十七年的大鐘及刻工美輪美奐的神壇,廟的外牆亦有精緻的壁畫、浮雕及石灣陶瓷。委員會於2010年斥資進行大型重修,除加建牌樓外,並由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親題匾額及對聯。重修後該廟正式易名為關帝廟。
地址:
深水埗海壇街158號
交通:
可乘地鐵到深水埗站A2出口步行約15分鐘
華人廟宇委員會簡介
華人廟宇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是根據香港法例第153章「華人廟宇條例」成立的法定機構,主要職能是負責管理轄下二十四間廟宇,其中較為人熟悉的包括有:沙田車公廟、紅磡觀音廟、大坑蓮花宮和深水埗關帝廟等。
委員會所得收入首要用於轄下廟宇維修及舉辦傳統儀式等,盈餘則撥入委員會所管理的「華人慈善基金」,當中包括每年撥款予民政事務總署作為發放緊急援助予本港有需要的華籍人士。
委員會的當然主席為民政事務局局長,其餘成員包括七名政府委任的委員。委員會轄下常設四個工作小組,分別為財務及管理小組、工程小組、社區服務小組和發展及文化小組。四小組內共有十七名增補委員。委員會決策後的事項則交由屬下的秘書處負責執行。
下列為由委員會直接管轄的二十四間廟宇:
香港區 | 大坑蓮花宮 | 灣仔北帝廟 | 黃泥涌譚公天后廟 |
筲箕灣天后廟 | 筲箕灣城隍廟 | 筲箕灣譚公廟 | |
亞公岩玉皇宮殿 | 香港仔天后廟 | ||
鴨脷洲水月宮 (觀音廟) | |||
鴨脷洲洪聖廟 | |||
九龍區 | 紅磡觀音廟 | 土瓜灣天后廟 | |
鶴園角北帝古廟 | 茶果嶺天后廟 | ||
聯合道侯王廟 | 深水埗武帝廟 | ||
深水埗天后廟 | 深水埗三太子及北帝廟 | ||
新界區 | 沙田車公廟 | 佛堂門天后古廟 | |
長洲洪聖古廟 | 長洲玉虛宮 | ||
大澳楊侯古廟 | 坪洲天后廟 |
《超凡入聖關雲長》為委員會替轄下廟宇所供奉的神祇而編撰之首部書冊,旨在加深大眾對關帝及其背後所凝聚的傳統精神之認識,除有助弘揚傳統文化,亦希望藉此將關帝「忠孝仁義」的精神傳播開去,化社會的戾氣為祥和。
《超凡入聖關雲長》可以說是為新一代而編印的善書,希望透過生動的文筆及精彩的插畫為「善書」加添色彩。為使此項具意義的工作得以持續並廣為發揚,本書除備有印刷版本外,電子版本亦已上載到委員會網站供大眾瀏覽,而同系列介紹其他神祇的書冊亦將陸續刊行。委員會歡迎善信捐款助印,多少不拘。助印之善書除在委員會轄下廟宇免費贈閱外,亦歡迎由助印者安排派贈,詳情請與委員會職員聯絡。
由於十方善長捐助日期不一,委員會將不會在書冊內刊登助印善長之芳名,祈為見諒。所有捐款委員會將發出收據(捐款達港幣一百元或以上可申報慈善捐款之用)。
|
捐款助印 |
|
|
|
|
|
|
本人________________ 茲付上(支票)HK$________________ 以資助印本次印刷《超凡入聖 關雲長》之用 |
|||
|
|||
回郵地址: |
|
||
日間聯絡電話: |
|||
|
|
||
|
|
||
劃線支票抬頭請寫 並寄往: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胡忠大廈34樓
查詢電話:3718 6888 傳真:3718 6800 |
謹以本書之功德,迴向予助印的善心人仕,並祈求社會風氣日漸改善,人人增福增慧,身體康寧,家庭幸褔,祈求皆如所願。委員會並在此對助印的善心人仕,謹致以萬二分的謝意。
公元2010年8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