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轄廟宇

紅磡觀音廟

紅磡觀音廟建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為紅磡區內著名廟宇,亦曾是紅磡和三約的社區活動中心。每屆節誕均擠滿善信,參拜賀誕。圍繞本廟之傳說眾多,廟內有不少文物,可供欣賞。

建廟緣起

據廟內所存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古鐘推算,建廟至今已有150年歷史。本廟由紅磡、鶴園角及土瓜灣「三約」的居民集資興建。本廟興建之時,背山面海,風水極佳,傳說當年龍脈自附近山嶺延伸至海,觀音廟枕其前端。後來因市區發展而移山填海,地貌改變,廟宇今處於群廈之中。

紅磡觀音廟於1884年歷經兩次火災,後因地區重建,廟前街道由「廟街」改名為觀音街。據稱在1909年,政府擬開路貫通紅磡、九龍城及尖沙咀,工人在掘地的時候,忽然有紅色水柱自地底射出,謠傳是工人掘傷龍脈,工人不敢繼續工作。其後,雖然驗出水的顏色是地下水銀與琉璜所造成;坊眾猶有懼色,於是集資重修觀音廟,希望得觀音庇蔭。

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據說紅磡黃埔船廠是當時盟軍轟炸目標。一日有炸彈落於紅磡區,廟側屋宇蕩然無存,惟觀音廟屹立如故,附近學校的百餘名學生罹難,匿藏於廟內的人士無恙,居民均認為是觀音顯靈庇佑的緣故。

建築與文物

紅磡觀音廟為一級歷史建築,本廟的建築形制為兩進三開間一天井(主殿),屋頂為硬山式,入口屬前簷廊式,正門左右兩邊有鼓台,正脊為花脊,當中的佛山陶塑立於宣統元年(1909年),以《飛龍全傳》故事為題。廟內亦有多幅由善信敬奉的對聯及匾額。

觀音

源自印度,本為男相,自入中土後,漸轉化為端莊慈祥的女性,也是慈悲象徵,既有身披白衣、手持楊柳、淨瓶或魚籃,亦有千手千眼等法相。觀音為救渡眾生的大菩薩,相傳曾立誓渡眾生,透過慈悲心聆聽眾生苦難和祈求,每當眾生身受苦難,發聲發意求救,頌念觀音聖號,便可獲得救助。正因「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所以名為「觀世音菩薩」。觀音廟亦稱「蓮花宮」或「水月宮」,因觀音相傳坐在蓮花上修道;而「水」與「月」不單具有清靜及脫離塵俗之意,也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如幻非真。

奉祀神祇

本廟主祀觀音,其他供奉神祇有斗姆元君、六十太歲、洪聖(洪聖廣利大王)、財帛星君、關帝、北帝、華光先師、三官大帝、文昌帝君、城隍、齊天大聖、花粉夫人、金花夫人、樟柳二仙及醫靈大帝等。

重修

光緒十五年(1889年)、宣統二年(1910年)

主要節誕

農曆正月廿六日 — 觀音借庫

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十一月十九日 — 觀音誕
花炮會成員會於二月十九日「頭誕」在區內福德古廟及市政大廈一帶舞獅巡遊。

農曆七月 - 盂蘭勝會

地址
九龍紅磡差館里
公共交通
  • 九巴6C、6F、30X、212及隧道巴士106、115於蕪湖街及觀音街下車,沿觀音街步行五分鐘至差館里
  • 港鐵何文田站B1出口經行人天橋落蕪湖街直行至觀音街交界左轉,全程約10分鐘
開放時間
每天上午八時至下午五時四十五分
電話
2363 4930
1. 八達通

請使用手機點撃掃描以下二維碼以使用八達通捐款:

2. 支付寶香港(AlipayHK)

請使用手機點撃掃描以下二維碼以使用支付寶香港(AlipayHK)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