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轄廟宇

筲箕灣天后古廟

筲箕灣天后古廟由筲箕灣水陸居民集資興建,同治十一年(1872年)啟建,翌年落成後,曾經多次修建,足見坊眾對廟宇的支持。廟宇內外置有多種傳統工藝,美輪美奐,每屆節誕,善信眾多。

建廟緣起

本廟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建成。其後,香港遭逢歷史上其中一次最大的風災(1874年 甲戌風災),傷亡無數,本廟亦被摧毀。惟按全港計算,筲箕灣損失較少,坊眾認為是天后娘娘保護所致,於是在光緒二年(1876年)集資重建。歷經甲戌風災及日佔時期,筲箕灣區人口傷亡及損失比較少,居民相信為天后庇佑所致。

1946年,本廟附近的英軍亞公岩火藥庫發生爆炸,波及東大街上的筲箕灣天后古廟,廟宇部份被毀,委員會斥資重修,其時軍部撥款補助,工程於1948年完成。其後因填海及筲箕灣東大街工程影響,廟宇不單被群廈包圍,更略低於附近路面。

建築與文物

本廟屬二級歷史建築,建築形制為兩進三開間一天井(主殿),入口為前簷廊式,正門左右設鼓台,屋頂屬硬山式,正脊為花脊,花脊上的石灣人物陶塑,活靈活現,左右有鰲魚、博古及鳳凰伴襯,中間有寶珠。廟內有雕刻細緻的灰塑及木雕神龕。

正門外的蝦公樑及簷柱均有細緻石刻,樑上置石獅。簷廊設以賞菊、冠上加官、屏開富貴等為題的壁畫。

天后

俗名「林默娘」,人稱「媽祖」、「天妃」或口語「亞媽」。法相為端莊女性,頭戴鳳冠,身披紅衣。北宋初年,天后降生於福建蒲田湄洲林姓家庭,時現祥光異香;直至彌月,不聞哭聲,故名默娘。13歲時得方士授學,16歲觀井得符,可知未來。林默娘能起病扶衰,更可元神出竅,拯救海上遇險眾生,亦脫父兄於海難,故得孝女之名。28歲飛昇後,不時救渡海上危難,鄭和的七下西洋亦得天后相助。隨海上貿易發展及海外僑民之傳播,天后信仰遍及全球。香港各鄉村海灣,皆有天后古廟,多年來香火不衰。

奉祀神祇

本廟主祀天后,其他供奉神祇有黃大仙、關帝、呂祖及觀音等。

重修

光緒二年(1876年)、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1920年、1948年、1991年、2005年。

主要節誕

農曆正月二十六日 — 觀音借庫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 天后誕

地址
香港筲箕灣筲箕灣東大街53號
公共交通

於筲箕灣地鐵站B1出口沿筲箕灣東大街步行約5分鐘

開放時間
每天上午八時至下午五時
電話
2569 1264
1. 八達通

請使用手機點撃掃描以下二維碼以使用八達通捐款:

2. 支付寶香港(AlipayHK)

請使用手機點撃掃描以下二維碼以使用支付寶香港(AlipayHK)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