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轄廟宇

大坑蓮花宮

/

大坑蓮花宮於2014年被列為法定古蹟,位處銅鑼灣大坑區,建於同治二年(1863年)前,至少有150多年歷史。蓮花宮本享靠山臨海的格局,與海邊石堤路之間為農地,並無樓宇阻擋。正殿建築風格獨特,全港獨一無二,依蓮花石而建,傳說觀音曾在蓮花石上顯聖。廟宇原處低窪地帶,前殿設地台及以石柱支撐,後半部則座落於巨石上,左右出口離地面約十二呎,以階梯連接地面入口。後來因填海造地,前殿下之柱礎被掩蓋,多根支柱之間的拱形結構已不易看見。

建廟緣起

觀音是佛教的菩薩,以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稱著,相傳觀音坐於蓮花上修行,所以觀音廟又稱為蓮花宮。據稱觀音曾於廟內蓮花石上顯聖,為了紀念聖迹,村民於是立廟奉祀。另有考證指當時華南正值太平天國之亂,對廣東一帶影響甚深,大量難民南逃至香港,聚居大坑附近,長老為安定民心,便建廟奉祀觀音。蓮花宮當年位於向海山坡下的巨石上,及舊大坑村西面。有指每當潮水湧至廟下,蓮花宮便仿如水中蓮花,後因不斷填海,令蓮花宮坐落群廈之中。

建築與文物

大坑蓮花宮的建築形制為兩進,當中兩進相連,不設天井,前殿建於平台之上,格局呈半八角形,以石柱支撐,相比正殿,較為低矮。正殿依蓮花石而建,呈長方形,殿內分為上、中、下三層,建築風格獨特。屋頂類型為重簷攢尖式(前殿)、硬山式(正殿),正脊屬花脊,紅色寶珠脊剎上有鰲魚伴襯,脊上石灣陶塑製於同治二年(1863年),以《飛龍全傳》為題。其餘文物有同治二年(1863年)匾額、同治三年(1864年)古鐘及宣統年間的彩門。

觀音

源自印度,本為男相,自入中土後,漸轉化為端莊慈祥的女性,也是慈悲象徵,既有身披白衣、手持楊柳、淨瓶或魚籃,亦有千手千眼等法相。觀音為救渡眾生的大菩薩,相傳曾立誓渡眾生,透過慈悲心聆聽眾生苦難和祈求,每當眾生身受苦難,發聲發意求救,頌念觀音聖號,便可獲得救助。正因「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所以名為「觀世音菩薩」。觀音廟亦稱「蓮花宮」或「水月宮」,因觀音相傳坐在蓮花上修道;而「水」與「月」不單具有清靜及脫離塵俗之意,也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如幻非真。

奉祀神祇

主祀神祇觀音,其他供奉神祇有斗姆元君及六十太歲、韋馱、孔子及陰財神等

重修

1975年、1986年、1999年及2014年

主要節誕

農曆正月二十六日 — 觀音開庫

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十一月十九日 — 觀音誕

農曆八月十四至十六日 — 大坑舞火龍
農曆八月十四至十六日一連三晚,大坑坊眾福利會舉辦舞火龍活動。農曆八月十四日晚上,大會在廟內為火龍點睛開光後,舞火龍活動才正式開始。

地址
香港大坑蓮花街
公共交通

地鐵天后站B出口,沿銅鑼灣道直行約5分鐘,再轉入蓮花宮西街

開放時間
每天上午七時三十分至下午五時
電話
2578 2552
1. 八達通

請使用手機點撃掃描以下二維碼以使用八達通捐款:

2. 支付寶香港(AlipayHK)

請使用手機點撃掃描以下二維碼以使用支付寶香港(AlipayHK)捐款: